20多年前,修渝懷鐵路的施工隊來到泉孔村,挖土機開到生產(chǎn)隊時,村里的男女老少,去看熱鬧,看挖土機是挖土作業(yè),覺得這鐵家伙好厲害;不久以后,開始打樁,人都沒看到幾個,一個個樁子,橋墩就一排排列了起來;又過不了好久,架橋機來架橋,村民們放下手中的活路,去看巨大的橋梁是如何被安裝上去;鋪鐵路的車子來了,大家都去看這個大家伙,把五十米長的鐵軌枕木整塊整塊拼成一條鐵路;火車開來的那一天,村民們又跑到鐵路邊去看,鎮(zhèn)政府擔心民眾安全,將工作人員全部分出去值班,要求幾十米遠就需要一個人值守,要求看火車的村民們,不能離太近,“不然,火車形成的風把人拉倒受傷了,開火車的人可剎不住車,負不了責任的”我那天也去看了,一臺試驗車,同去的村民都在數(shù)有多少截,我數(shù)得17節(jié),有些說是18節(jié),大家形容“火車像一條大蛇,梭得好快。”那一天,村里像過節(jié)。
修鐵路是中鐵集團下面的一些施工隊,很多是北方人,沒看到過柑橘樹,深秋時節(jié),滿樹都是柑橘子,濯水的柑子很便宜,很多村民愛摘不摘,誰喜歡誰摘去,這些北方來的修路工人,直接到地里吃個飽,看到他們吃得津津有味,這些人覺得好幸福,我們看得酸得皺眉,他們說,“當?shù)剞r(nóng)民好善良,真是民風樸實?!眰髡f這些施工隊很有錢,舍得吃喝,修鐵路那幾年,濯水街上吃的耍的生意紅火,很多人跟著發(fā)了小財。
修建鐵路占用了村民們的承包地,補了很多錢,一些人家多,一些人家少,總有一些村民不滿足,記得要通車的前幾天,一位村民去鄉(xiāng)政府鬧提意思,說當時給他的錢太少了,施工隊也走,找不了人,火車來了,他要去攔著,不給錢不準火車開,工作人員不知如何開口解釋,結(jié)果沒人勸,反倒作為笑話,笑好久。那段時間,路過的火車不多,管理也較為松散,鐵路邊的柵欄偶爾還會被一些走近路的村民,或牛啊羊的打開一個口子,記得有一天,有四頭牛跑上鐵路,其中有兩頭牛被火車撞死了,另外兩頭嚇得從旁邊掉下高坎,摔死了,火車被逼停半天,村民跑去說火車把他家牛撞死了,要賠,據(jù)說,因沒看好家里的牛,被鐵路派出所工作人員教育一下午《鐵路安全條例》。后來,鐵路沿線的柵欄再次進行了加固,同時村組干部也加強對沿線鐵路住戶的安全宣傳,再也沒出過此類事情。
晚上,火車路過,很大的聲音,有些村民像“嘩嘩的像垮山頭一樣響,”有些說,“像拖拉機,框扯框扯的。”總是被吵醒,后來慢慢就適應(yīng),再后來,火車因為偶爾意外原因停運,第二天還有人問“昨晚好像沒有火車路過呢?!?/p>
村民們一天一天想坐火車,記得第一列試驗車為了讓村民們感受一下,在甘家壩小站讓村里年紀大的一些老人坐上去,向前開500米,又開回來,大家下車回家,報社還報道過這個事情,題目好像是“滿足老人愿望,柑家村民提前坐上火車”。也許很多老人一生就只趕過這500米行程的火車。
柑家壩小站可以坐到大中壩站,黔江站,往秀山方向可以坐到金洞站,都只要一兩塊錢,方便了金洞鄉(xiāng)賣炭的村民們出來賣炭,不出遠門又想坐坐火車的村民們就到柑家壩村坐到黔江正陽站,然后又返回。村民都相繼坐過火車,先坐過的人回來說,火車看起不寬,上車了才發(fā)現(xiàn)可以坐那么多人,坐過的人都附和說得對。村里有當兵時參加修鐵路給大家科普:鐵路的標準寬度是1.435米,而火車里,已有2.8米到3.2米寬,一根軌道長25米,以前沒有鋪軌機時要幾十個壯小伙子才抬得動,村民們心底佩服這些技術(shù)人才和現(xiàn)在的技術(shù)。
我也是開通了好久才去坐火車,從黔江坐到重慶,火車一大早從秀山出發(fā),到黔江上車出發(fā),從早上8點半,坐了半天,腰酸背痛,但總是朝外面看,覺得和電視里看到的火車運行不一樣。我還坐過從黔江到上海的火車,也從村里路過,我透過車窗望出去,泉孔村一晃而過。住有上千人的村莊,只是濯水五A景區(qū)的前景,在從黔江到上海的25小時沿途風景中,也顯現(xiàn)不超過40秒。
前段時間回家,村民們說,又要修鐵路,說是復線才修通幾年,又要修什么高鐵喲。我相信這是真的。我們太需要節(jié)約時間了,記得2016年我第一次坐高鐵從杭州去上海,看到顯示屏上實時速度為350千米每小時,我一點都舍不得打瞌睡,一直看著窗外快速閃過每一寸風光,生怕錯過?;貋砗螅医o小伙伴說,“那家伙,跑起來就像飛機要起飛時的樣子,風快?!碑敃r,小伙伴個投來羨慕的目光,紛紛表示,一是沒坐過飛機,不曉得飛機起飛前是什么速度,但是,等我有錢了,我一定要去坐一次高鐵,到外面去看看。
今日黔江,高鐵時代已經(jīng)來臨,從2000年單軌慢行的渝懷鐵路到現(xiàn)在時速350公里的渝廈高鐵,25年,村里的老伙伴們又蠢蠢欲動了,好像把我們逝去時光又拉了回來,一切都來得及,生活還可以重新出發(fā)。
(劉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