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費玉瓊)為深化實踐教學,激發(fā)科學探索精神,7月20日,黔江中學組織高一年級師生赴黔江白堊紀恐龍遺址公園開展研學活動。通過沉浸式考察體驗,師生們近距離感受了古生物學的獨特魅力。
盛夏時節(jié),驕陽似火卻難掩師生們的探索熱情。在白堊紀恐龍遺址公園內,師生們駐足化石展示區(qū),全神貫注聆聽講解員剖析化石層位與古環(huán)境演變的奧秘。通過實地觀察,抽象的地殼運動理論轉化為生動的可視化案例,同學們紛紛用鏡頭記錄下這些遠古生命留下的珍貴印記。
黔江中學學生白鑫然說:“這次黔江恐龍展覽,不僅僅是一次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知識的洗禮。它讓我對恐龍這種神秘的生物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也讓我對地球的歷史和生命的演化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期待著未來能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揭開更多關于恐龍的秘密,讓這些遠古生物的故事永遠流傳下去?!?/p>
據(jù)悉,黔江白堊紀恐龍遺址公園是我國西南地區(qū)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寶庫,地層中保存有蜥腳類、鳥臀類、獸腳類等多種恐龍化石。專家研究表明,這些化石具有保存完好、骨骼關聯(lián)性強、完整度高、科研價值突出等特點,為研究白堊紀古地理環(huán)境與生物演化提供了重要實證。
本次研學創(chuàng)新性地融合了地質構造、地層演變、生物進化等多學科知識,通過跨學科實踐教學,不僅激發(fā)了青少年探索古生物奧秘的興趣,更培養(yǎng)了科學思維方式,推動了科普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黔江中學老師孫霞表示,學校組織這次研學活動的意義就是激發(fā)學生在科學方面的興趣,讓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學生通過走進恐龍公園,讓以前在書上、電腦上看到科學知識在近距離觀察當中有更形象、更直觀的體現(xiàn),學生在了解知識上就可能更加透徹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