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二月,從石家?guī)Щ氐奶m花已經(jīng)盛開,淡淡蘭香讓我想起和曾經(jīng)的同事洪哥一起訪蘭的情景。2016年晴朗的春日,和洪哥開車經(jīng)過滿是野花兒的泥巴路,來到石家鎮(zhèn)交溪村山頂,循著芳香找到斜坡上、樅樹下的蘭花。洪哥說他喜歡蘭的氣息,君子之交淡如蘭。
與洪哥2015年1月21日相識,到2016年5月14日離開石家,相處只有短暫的一年四個月,卻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是我最尊重的兄長。
洪哥眉清目秀,相貌和談吐都十分儒雅,對待群眾很有耐心,不分貧富美丑,輕聲細語,耐心解釋。石家是偏遠山區(qū),路程遙遠,有些老年人沒有閱讀書寫能力,洪哥總是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不厭其煩地幫他們填寫快遞存單和各種申請。辦理身份證時,細心告訴群眾要穿什么顏色的衣服、留什么樣的發(fā)型拍出來的照片才會合格。一些指紋采集不上或者身體殘疾的人,他會打電話給戶政科說明情況。當天傳到戶政科的身份證照片,第二天才會審核,洪哥會把戶籍室的電話寫在小票上方便群眾咨詢,不讓群眾白跑路。
為群眾延時服務更是常事,我們在政府食堂搭伙,按點吃飯,中午下班時間沒辦完的,洪哥就會跟群眾說:“你們稍等一會兒,吃過午飯再來給你辦?!庇行┤罕娨詾槭峭性~,心想又得等到下午了,沒想到幾分鐘后洪哥就回到了戶籍室。洪哥這些細微的舉動極大方便了辦事群眾,便民利民于細微之處。除了戶籍,洪哥還擔任行政內勤,負責網(wǎng)絡維護,接處警問材料都有參與。不管有多累多忙,特別年底的時候,辦事的群眾扎堆了,難免要抱怨幾句,說幾句牢騷話,洪哥從不對群眾有態(tài)度、有臉色。
洪哥經(jīng)常給我講起,在滲壩村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正全老師,是一位農民藝術家,在書法音樂上都有很高的造詣,為人義氣豪爽,想介紹我相識。2015年秋,我們終于成行,來到了正全老師家中。
正全老師很講禮節(jié),給我們泡了鐵觀音,斟了自己釀的酒,給我送了他書法啟蒙老師的一本作品集。我欣賞了《客至》《蘭亭集序》《三峽》等作品,老先生的楷書清新俊秀,那一筆一畫正是一個人性情的自然流露。
正全老師很健壯,面目慈祥,為人謙和,談吐幽默,雖年長我近30歲,交流起來沒有一點代溝。雖然不懂書法,但我很喜歡那端莊而有力的楷書,那就仿佛是一個人的風骨。正全老師家的生活用具大多數(shù)是竹木和石器的,而且都有他的墨寶,比如石板水缸上就寫得有“飲水思源”。真是生活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2015年臘月,正全老師特意到所里寫春聯(lián)。臘月二十七又邀請我們去他家作客,圍爐飲酒,談笑風生。翌日一早帶著這喜悅的氣氛,我就驅車經(jīng)黔恩高速回湖北老家過年。
2016年年初,我告訴正全老師不久將要回湖北老家工作了。正全老師說,你回去了我們舍不得,可不可以不走。
月是故鄉(xiāng)明,我習慣了老家門前的大山和稻田、清澈的河流、兒時的美好,可我還是選擇離別了第二故鄉(xiāng)和故鄉(xiāng)的知己。離別前,正全老師寫了《念奴嬌赤壁懷古》《誡子書》《蘭亭集序》贈我。
那年五月的石家,春風輕拂,明媚的陽光中迎來陣陣清香。在那美麗的時光里,我與德藝雙馨的正全老師作別,與俊朗儒雅的洪哥作別,與并肩作戰(zhàn)的兄弟們作別,與我最青澀的從警時光作別。
從正全老師家離開時,我已經(jīng)有些醉了。沒有喝酒的同行伙伴,開車經(jīng)過滲壩鄉(xiāng)村道,道路兩旁的建筑,曾經(jīng)那么熟悉。過來處警,到正全老師家拜訪,走過了春秋,又走過了寒冬,而我就要離開這里了。這一去也不知道多久之后才能回來看看這里的山,這里的人。想到此,心里有些傷感和不舍,我終究是一個戀舊的人。
離開石家已經(jīng)快十年了,每當回憶起遠在重慶黔江大山里的這些老友時,心中滿是溫暖的情愫。(張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