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玉
宋朝俞桂的《雨中遣愁》曰:“花已開時人正愁,花簪頭上使人羞。一春可厭無晴日,下卻珠簾懶憑樓?!焙螢榍渤?遣愁,在中國的典籍里,是猶消愁之意。然而,在古詩詞里,發(fā)愁、鄉(xiāng)愁、憂愁、犯愁、哀愁、離愁、愁更愁,皆融入在遣愁里??芍^是“遣愁猶未了,一雁叫西風(fēng)。”
為什么要遣愁?我想是未能跨越瘡痍之間,未能摒棄空蕪的等待,未能走出自己,未能寓無聲為有形。如果一個人,一心參悟了信仰之道,那么人生的極致便超越心中愁了。詩人筆下“花已開時人正愁”,是滿目盡是欲望之愁,是不知來路也不識歸途之愁,是歲月不能風(fēng)化其自由之心之愁。這是心愁,而非景愁?!盎ㄒ验_時”是景,景之最美是人間四月天。四片的風(fēng),輕柔柔的,軟嫩嫩的,拂過一樹柳梢,拂過一汪碧水,拂過無垠的田野。一回首,一轉(zhuǎn)眼,一抹桃紅,三分柳綠,讓花兒是不再含羞,熱烈地怒放;草兒不再矜持,奔放地綠著。四月的水,已無早春的寒意,溫暖了許多,青碧碧地流淌著。就連四月的陽光也是暖暖的,暖了天,暖了人,哪里還有“人正愁”?
古人可能是把血肉的思想指引到該去的地方,詩句境界由愁心而書,心情自然也不那么自由奔放,不那么踏實又空靈了。
李白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酒是助興解悶之物,用以解除自然愁更愁,世間又哪有一醉解千愁?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比松蟮缆h(yuǎn)比遠(yuǎn)更遠(yuǎn),真比真更真,國破山河在,往事不堪回首的愁是最難遣的愁。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梧桐更謙細(xì)雨,晚來風(fēng)急,正傷心,滿地黃花,風(fēng)雪泥濘,畫龍點睛約一個愁字點亮全篇。辛棄疾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憋L(fēng)吹動歲月的影子,沿智慧之路,在獨得風(fēng)流中識盡愁滋味,自然不會再強(qiáng)說愁矣。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懷舊》:“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痹朴刑焯菟袠?,在前行的路上總是殘燈明滅,平添的相思愁腸無酒先流淚。
目斷鴻蒙,人生命途多舛是自然之事,物是人非事事休亦平常。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人情世故,窺破天機(jī),找不到最佳點,載不動的自然是許多愁罷了。
生命在永生的紋路,載不動的許多愁都是因為走不出自己,什么才是遣愁的遠(yuǎn)行指南?何處才是無愁的邊疆?我想,唯有放飛心扉,在詩和遠(yuǎn)方里放聲歌唱,用自己的最優(yōu)秀和最美征服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