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戰(zhàn)爭年代英勇赴死,和平年代愛崗敬業(yè);他們平時默默無聞,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他們戰(zhàn)貧戰(zhàn)疫,他們助人為樂,他們救死扶傷……他們用點滴行動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們默默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們家就有幾位這樣的共產黨員。
我們家的共產黨員,要先從我爺爺說起。他是石會鎮(zhèn)農村的一名老黨員、村干部、赤腳醫(yī)生。非常遺憾,他在去年除夕,就永遠地離開我們了。雖然他沒有能見證建黨100周年的激動時刻,也沒有等到“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但是他永遠活在群眾的口碑里,他的一言一行永遠激勵著我們!
聽我爸爸講,爺爺在十幾歲時就拜師學醫(yī),然后成為村里的赤腳醫(yī)生。他早年在村里,不論嚴寒酷暑,不論白天夜晚,只要有人請他看病,他便立刻放下手上的事情,去治病救人。聽奶奶說,她還記得那些年爺爺常常半夜都還沒回家,是因為他在盡心盡力地為村民治病,或是在調解村民之間的糾紛。一位姓金的村民,曾經半夜突然流鼻血,怎么樣都止不住。那時候村里還不通公路,半夜里村民沒辦法去鎮(zhèn)里的醫(yī)院,更何況也沒錢去治療。在這種情況下,死人的事情時有發(fā)生。當時,爺爺這樣的農村赤腳醫(yī)生,就成了人們唯一的救命稻草。當時收到求助消息后,正準備睡覺的爺爺沒有片刻猶豫,立刻上山采藥,火速趕去救人。誰也不知道,他在山上是否曾經摔倒過,是否曾被柴草割傷過,是否累倒無力過?他就是這樣,一年一年地走過68年人生。
他為人治病,從不收取診療費。自己能采的藥就直接采來贈送,家里沒有的藥就免費開好藥方,讓人去藥店購買。有的病人為了感激他,給他家里送來一把面條、一瓶包谷燒或一包白糖,他還要留下病人吃完飯再走。
作為村干部,爺爺也十分敬業(yè)。他曾經參與爭取項目、協(xié)調土地、組織勞力,和其他村干部一起,組織群眾為村里修了一條大約兩公里的公路。從此,這個地方的百姓告別了肩挑背磨的苦日子。作為家庭的長子,爺爺上孝父母,下慈子女,還要提攜兄弟姐妹。他家好幾個兄弟姐妹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就幫忙他們帶孩子,做代理家長,管吃管住還要負責孩子的教育。如此一來,在爺爺的帶動下,整個大家庭幾十口人,形成了團結和睦的良好家風!
他沒有得過什么榮譽,老百姓卻對他的善行口口相傳!他手上的一道道傷疤,常年干燥的手皮,發(fā)黑的指甲蓋,就是他的榮譽勛章!去年除夕,親戚朋友、團轉四鄰放棄家人團聚,趕來送爺爺最后一程,都念著他曾經的好。我想,這就是所謂“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吧!
在爺爺的教導下,我爸爸也成了一名共產黨員。他中師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偏遠的高峰村小工作。他教學業(yè)績突出,還通過多方協(xié)調,完成了困擾近20年的學校危房改造工作,因此被評為重慶市級優(yōu)秀教師。他2007年光榮入黨,他工作兢兢業(yè)業(yè),愛生如子。父親曾教過的一位姓向的學生,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后來出國留學。只要回家鄉(xiāng),他都會來看望曾經的啟蒙老師。父親還曾被表彰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他經常教育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也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認真工作報效祖國!
我的二姨媽是一位新聞工作者,她在上大學時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有一副熱心腸,經常報道并關愛幫助貧困學生、殘疾人。她們單位策劃了一個品牌助學活動,13年來先后資助了上萬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她曾下鄉(xiāng)駐村扶貧幫助村民勤勞致富,兼任慈善會的工作,參與慈善公益活動,還會組織親朋好友一起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有時還會帶上我們幾個兄弟姐妹一起去。敬老院一些老年人腿腳不便,有的智力障礙,他們看到我們來了,高興得跟個孩子一樣。我們帶去牛奶、瓜果、月餅等禮物,還帶去精心準備的文藝節(jié)目。他們很高興,便用沒了牙齒的嘴不停地含糊不清地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
我的二姨伯是一位公務員,也是一名共產黨員。他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也毫無怨言,經常為老百姓辦好事。聽說他還曾經被評為優(yōu)秀公務員呢,曾立功受獎!
正是因為有無數個像我身邊這些平凡的共產黨員的默默奉獻和不懈奮斗,我們中華民族經歷了百年坎坷復興路,終于實現(xiàn)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而我們青少年正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核心力量,讓我們時刻謹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指導教師:冉啟明)